More

    脾气大,爱生气 “撒气穴位”让你变开心?!

    导语:中医认为,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,按摩身上的7大“撒气穴位”,即能缓解情绪波动,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。

    中医认为,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,可表现为脾气大,脸部长斑,黑眼圈等症状。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。要想保健养生,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,以避免伤肝。除了调解心情养生外,还可通过按摩身上的7大“撒气穴位”来舒压。


     头上的3个“撒气穴”

    角孙穴、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“撒气穴”。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、舒缓疲劳、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,可治疗头痛,眩晕等病症。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,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、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。

     

    角孙穴:

    定位:在头部,折耳廓向前,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。

    主治:耳部肿痛,目赤肿痛,目翳,齿痛,唇燥,项强,头痛,止咳。

    20121114013620390

     

    风池穴:

    定位: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。

    主治:头痛、头重脚轻、眼睛疲劳、颈部酸痛、落枕、失眠、宿醉。

    风池穴U8737P1332DT20120806201514

     

    太阳穴:

    定位: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,眉梢与目外眦之间,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。

    主治:头痛、偏头痛、眼睛疲劳、牙痛等疾病。

    20121102013609587

     


    胸肩部的2个“撒气穴”

   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“撒气穴”。前者(位于两乳之间)有宁心神、除闷的养生作用。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,每次揉压5秒,休息3秒。生气时往下捋100下,可以顺气,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。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、使大脑供血充足、治疗头痛。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、乳腺增生、乳腺炎。

    膻中穴:

    位置:在体前正中线,两乳头连线之中点。

    主治:咳嗽,气喘,咯唾脓血,胸痹心痛,心悸,心烦,产妇少乳,噎嗝,收缩。

    20121106023636225

     

    肩井穴:

    定位: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,肩部最高处。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、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,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,前直乳中,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,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。

    主治:疾病编辑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:肩酸痛、头酸痛、头重脚轻、眼睛疲劳、耳鸣、高血压、落枕等。

    634469226823593750

     

     


     

    下肢的2个“撒气穴”

    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“撒气穴”。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,尤其对高血压、头痛、乳房胀痛、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。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,在舒肝理气的同时,还对便秘、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。

    太冲:

    定位: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,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。

    主治:头痛,眩晕,疝气,月经不调,癃闭,遗尿,小儿惊风,癫狂,痫证,胁痛,腹胀,黄疸,呕逆,咽痛嗌干,目赤肿痛,膝股内侧痛,足跗肿,下肢痿痹。夜晚磨牙。

     

    87351314062889472

     

    足三里:

    定位: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。

    主治:胃痛、呕吐、腹胀、肠鸣、消化不良、下肢痿痹、泄泻、便秘、痢疾、疳积、癫狂、中风、脚气、水肿、下肢不遂、心悸、气短、虚劳羸瘦。此穴主治甚广,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,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,有防病保健作用。

    17B522W004_b

     

    发表回复

    请填写评论
    请填写您的名字

    最近流行

    小白的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