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爱折腾”的玩家(1)选择恐惧症的“购买策略”

2

大家好,最近发现自己有个特点:喜欢折腾、爱琢磨、爱研究。特别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儿,比如游戏、电脑、手机,这种数码相关的。

这种情况时有发生,一旦发生,那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,一个劲的查资料、学习、思考、反复尝试,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,弄得很疲惫。

折腾的起因:

先说说折腾的原因。首先是被某些信息唤醒了“需求”,这种需求通常需要购买才能解决,于是开始选择产品。但由于产品的品类众多,价格区间也很大,还有产品等级、属性、特点很复杂。

更有趣的是,几乎每款产品都有不足,这种不足属于隐函属性,官方不会标出来,媒体很少提及,用户反馈也不一定准确,很难发觉。

折腾的过程:

  1. 所以不能只看产品官方介绍,或者客服推荐。因为绝大部分客服横向和纵向的知识很有限,基本上都是按套路回复。但也不排除能遇到懂行的老板当客服,如果遇到算是幸运,他们会探寻用户的真实需求,给出合理化建议。
  2. 网上的评测也不能全信。网上能搜到的大部分是新闻通稿。国内外的测评视频要真实些,但也需要自己有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。
  3. 论坛网站的讨论也不错,这会让自己横向的知识面得到扩充,会引出更多的解决方案,但不一定能用,需要尝试。
  4. 网上商城的用户评价也不能全信,用户评论我一般这么看,以京东为例,先定位当前产品看评论数量,评论数越多,说明购买者越多,市场保有量越高。然后不看好评,因为信息太多了。也不看差评,可能是个案,几乎所有产品都有差评,太注重差评,没法买东西了。我会直接看中评,相对比较客观。看完中评,我会再看评价下面的“问答”,多翻翻,一般比较真实。

以上调查的过程,也是自我提高认知的过程,随着不断选择和舍弃某些产品,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会越来越清晰。

有人说买贵的不就行吗。现在产品的价格落差非常大,相差几倍,十几倍的都有,关键是那些贵的离谱的产品,不一定是你需要的,它可能是有一些额外属性,让价格变高。所以关键问题是:要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
小结一下:简单地说,就是想要一个新东西,但由于可供选择的太多,自己又不了解那些产品的优点和缺点,关键是也不了解自己内心“真实的需求”。

解决办法是:通过反复、不断寻找和探索,“到底哪些产品”与“自己内心真实需求”正好吻合,或者接近。寻找探索这个“契合点”的过程,被我称之为“折腾”。

折腾的结果:就是“放下”

通过调查、学习和实践,弄清了自己目前的真实需求,并且最终锁定了某个品牌、型号、价格和购买渠道,买到手,用上了,这才算放下。

折腾过程中,通常会锁定很多产品,又由于某些原因,会逐个排除,只剩下那个最适合的。

其实,买完之后,虽然放下了,但这个产品不一定经常用,使用频率可能很低。虽然使用频率低,但自己也不会后悔,因为前期做过很多调查,对于产品的好坏,将来会怎样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。

还有一点,也不是所有的“放下”都是通过购买完成的,有的在调查过程中,随着认知不断提高,那个被唤起的需求,由于某些原因,不再需要了。这种属于从思想上“放下”了。

放下之后,感觉特别轻松,整个人会回归到了正常状态。

回头想想,这些年折腾过的东西不少,挑一些做成一个系列,和各位分享下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这个系列

这个系列的稿子是2020年1月,过年前写的,开始只想写1-2篇发发感想,在打磨过程中一共写了8篇,写稿的那几天身体状态不太好,有点上火,但有股冲动要写、要录音、要做成视频。

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前言是2月初写的,现在冷静多了,整理文稿的时候,我还在想,要不要继续整理和配音,做完了有人看么?对别人有帮助么?

既然想做,那就做几个看看,暂时把这个系列主题命名为“生命不息,折腾不止”。下集正式开始。

“爱折腾”的玩家(1)选择恐惧症的“购买策略” - interest 1

退出移动版